4月3日,广东省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队的300名队员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出发,赴上海支援核酸检测。团队成员是广东省核酸检测技术的骨干。
疫情是命令。4月2日深夜,董冰和郭瑞琪接到医院党委援上海任务通知后,迅速收拾行囊,奔赴上海防控疫情。4月4日凌晨抵达上海后,根据广东省医疗队党委的统一任务部署,董冰和郭瑞琪的支队被分配到上海大安医学实验室,承担上海浦东卫生健康委员会布置的大规模核酸筛查任务。
董兵作为上海大安驻广东省医疗队负责人,立即向大安医学检验所负责人了解情况,对接具体任务,并根据驻地实际需要,将工作分配给支援队队员。这支年轻的机动队立即进入抗疫战时状态,迅速补充到急需岗位,为提高检测通量、优化检测流程、控制实验室环境做出了贡献,得到了大安检验所医护人员的认可。
27岁的郭瑞琪,作为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一名年轻医生,致力于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感控监督员,她负责团队内所有医疗团队成员的感控和防护监督,守护团队成员的安全和健康,努力确保零感染,为提高安全防控意识和环境感控检测做出了突出贡献。
4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两人与医疗队其他队员在疫情前线作战。虽然日常工作任务紧张,但队员们积极乐观,互相鼓励。他们并没有因为连续旋转而疲惫不堪,而是充满了能量。董冰说:作为党和国家培养了11年的医学生,这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医学生来到前线求经是一种荣誉!这场战争的疫情也使董冰和郭瑞琪的感情从友谊、爱情到战友逐渐升华。
由于疫情、工作等原因,他们已经两年没有回河北老家和父母一起过春节了。郭瑞琪说,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系毕业后,他们直接来到广东工作。他们上学的时候,同意毕业后和董冰一起回家看望父母,但一直没能实现。然而,她觉得人民的生命安全和抗击疫情的成功完成比两个人的幸福更有意义。希望能帮助上海早日战胜疫情,一切如愿。
我们每天都很忙,所以我们只呆了几分钟,没说几句话就匆匆回到了各自的岗位。郭瑞琪哽咽了。在援助上海期间,一些小动作更容易触动她的眼泪。比如我对他说‘注意安全’,他却轻描淡写地回应我说‘有你这个称职的感官控制主管在我身边,我就放一百颗心’。这种相互支持的温暖时刻,帮助他们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迎接困难。